孩子有这两种习惯,说明已经被惯坏了
2021-04-07
“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,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;一个人养成坏习惯,一辈子都还不完它的债务。”
要说勤快和细心程度,中国父母在世界上可能都是数一数二的,所以很多被惯坏的孩子,自理能力都很差。
作家清风曾经讲过这样一个真实事件:
有个叫杨锁的青年,他神志正常、四肢健全,但却懒到了极点。
从小到大,杨锁从未做过任何家务。他小时跟随父母出门,父母不是抱着就是背着,8岁时还把他放在担子上挑着。
后来父亲因病去世,母亲仍然对杨锁宠爱有加,舍不得让他干活。
杨锁18岁那年,积劳成疾的母亲去世。失去了最后的依靠,但他却依然沉溺于舒适安逸的生活,只愿意躺在家里。村里人给他的肉、菜,他都挂在屋檐上,直到放臭也不做来吃。
最终,杨锁活活饿死在家中。
其实,与其说杨锁是饿死的,倒不如说是懒死的,更不如说是被父母娇惯死的。
生活中有时会看到这样的孩子,无论做什么事情,总是以自己为中心,丝毫不顾虑他人的感受。
一般情况下,这样的孩子有个共同点,那就是全家人总是围绕着孩子转,无条件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。
因为家里父母、长辈都听自己的,久而久之,孩子就认为全世界也都要听自己的,遇到不顺心的事,就通过发脾气来让别人顺从自己。
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:
“在家庭中,千万不要把孩子放在第一位,凡是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,等待这个家庭的多半是悲剧。”
的确如此。因为在这种情况下,孩子会把父母的付出当做是天经地义,渐渐变得凡事以自己为主,不懂体谅父母。
就像有的孩子,因为母亲的一点小疏忽坐错了车,就踹打生自己养自己的母亲;
有的孩子为了一个苹果手机,冲父亲大喊:我不要你这样的爸爸;
还有的孩子,因为母亲拿不出钱,竟在机场捅了来接机的母亲9刀……
这些触目惊心的新闻都在提醒我们,爱孩子要有度,不要把孩子捧得高于一切。
我们要让孩子认识到,这个世界除了自己、还有别人,不是自己的所有需求都能得到满足,要学着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。
“请问您在哪所学校接受的教育影响力最深?”科学家笑着回答:“在幼儿园。”
“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?”
“要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朋友;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;东西要放整齐;饭前洗手;做错事要道歉;午饭后要休息,要仔细观察大自然。”

联系我们
Contact us,pay attention to us

